《蒙特利尔的耶稣》又名蒙特娄的耶稣、Jesus of Montreal。
在《蒙特娄的耶稣》(Jesus of Montreal, 1989)中,丹尼·阿岗(Denys Arcand)借着拟讽耶稣受难的故事批判大众传播阻断语言沟通的罪行。在这部电影中,一个年轻而无名的演员克伦应教堂执事之邀,和另外四个人组成了临时剧团,要以现代 化的方式演出这个教堂每年夏天上演的《受难剧》。原本的剧本十分简单,只有几行以宣叙的方式朗诵的**:「耶稣被宣判**,正直的人会死亡,为了我们的罪…我们的杀、窃盗、**,所有的罪都加在祂身上,沉重的木块,沉重的十字架。」这些都是 忠实地取自于圣经的**。但是,克伦根据有关耶稣的**古**本的考据,以及各地有关耶稣的民间传说,改写这出受难剧,例如耶稣是一名士兵潘提拉的私生子,后来因为辗转传,才成为「木匠的儿子」;耶稣的画像在拜占庭**以前,并没有胡子,后来加上的***为了增加「力量」的缘故;耶稣在**时...
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:最佳外语片(提名)。
第42届戛纳电影节: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(提名)。
第42届戛纳电影节: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奖。
新电影集合用心做网站,真诚到永远。本视频内容来自第三方网站,其版权归合作网站或第三方网站所有!
拝啓、あなたへ 2011-01-10
如果你信神、你的神无处不在。他不信神、所以被十字架砸死了。对世界上单独的个体而言,脱俗就是拯救。而被拯救的人,被这个世界抛弃了。
7级** 2015-01-05
戏里和戏外,饰演耶稣的男主克伦都面对着审判。在戏里,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接受人类的愤怒,在戏外,克伦因毁坏剧院里的设施而被告上法庭。而他毁坏设施的原因是因为剧院里的试戏导演想要试戏女演员**衣*,他愤怒的掀翻了桌子。此时在法庭上,他拒绝了律师的辩护,他也拒绝为自己辩护,他接受法律对他的惩罚,就像苏格拉底一样。
delvig 2012-09-03
"Quando corpus morietur, fac, ut animae denetur paradisi gloria."
刀叢中的小詩 2018-08-20
如果说《性女贞德》是对伪善的医疗产业的嘲讽,那么《蒙特利尔的耶稣》不仅嘲讽了演艺圈,更是嘲讽了现代信息产业的每个角落,以及我所从事的广告业。幸好只有一个耶稣,幸好人人不能扮演耶稣,幸好耶稣死去。如同那种并不存在的原罪一样,所有的价值观在本片侃侃而谈,一如浮云。
seamouse 2014-06-19
“你不该生活在这里,哪怕斯德哥尔摩也好,说不定碰上伯格曼”。1980年代末,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西方文青,大多以伯格曼为偶像吧,就连这部电影,也带着些许《**泉》、《冬日之光》的牺牲和救赎气息。
梦野千秋 2024-06-17
同是以当代视角重述神话,也都以对传统耶稣形象的颠覆开篇,但本片的叙事方向和《**最后的**》截然相反,它并不导向对教义的颠覆,反倒完成了对原典情节和人物近乎复制般的置换,用艺术替换神的道、用坚持理想的青年先锋艺术家替换**、用剧团伙伴们替换使徒、用警局代替彼拉多。日光之下并无新事,即使时间过去两**,类似的遭遇依然上演,艺术的圣殿充斥着守旧、虚伪和不加掩饰的利欲,克伦的迷惘、愤怒、呼吁、在审判时的不争辩,都如**所行的。死后全身****给需要的病人是具象的圣餐、复活和拯救,让死人苏醒、让盲人重见光明。结尾当局决定建造一个剧院来纪念他,而似曾相识的隐忧已然显现,这所谓的纪念不出意外地是出于商业考虑,已行之事后必再行。从这点看,其反讽姿态似乎又与《**最后的**》殊途同归了。
iamface 2019-08-07
將宗教以及現實世界重疊而達到有趣而互相呼應的結果,很多諷刺及吶喊,涉及的對象也非常廣泛但不見得有何太突兀之感,節奏及對白明快而機智,值一看
asphalte 2024-11-11
悲剧是沉重的戏*,如同生活无法让快乐持久。(男主长得太像加里奥德曼和瑞恩高斯林的结合体了)
3000是 2025-01-11
男主角制作一出舞台剧,亲自饰演耶稣,剧中说耶稣是私生子,引起教会反对,警察阻止演出,观众和警察冲突,误伤了男主角,男主角伤重死亡,捐赠了**
高玉宝 2021-07-20
蒙特利尔中产白左们那有限的眼界与无限的情怀啊,没谁比Arcand摆布得更好了呢!